合肥又一家獨角獸要IPO了
2025-09-20 19:14 本源量子

合肥又一家獨角獸要IPO了23

來源:東四十條資本(ID:DsstCapital)?作者:張雪

合肥要進入收獲期了。

1925年,德國物理學家維爾納·海森堡提出了矩陣力學,這被視為量子力學誕生的標志之一。

如今,距離量子力學的誕生正滿百年,而今年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國際量子年”??梢钥吹?,不管是學術界還是產業界,各種重磅消息都在今年得到了密集釋放。最近,國內第一家量子計算公司“本源量子”也順勢而為,公布了其正式啟動A股上市進程的消息。

若成功上市,本源量子將成為繼國盾量子之后,合肥又一家量子計算上市公司。此外,去年9月,合肥另一家量子計算公司“國儀量子”上市輔導備案也已經獲得安徽證監局受理。數數看,國儀、國盾、本源,量子計算領域,合肥要進入收獲期了。

中科大師徒創業:75歲老院士親自下場

“本源量子”全稱為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本源量子),是一家土生土長的合肥公司。

它坐落在合肥高新區的云飛路,這是國內有名的一條“量子大道”,不足千米的街道上,分布著多家量子領域的知名公司,其中不乏國盾量子、國儀量子這樣的存在。據報道,有投資人直言:“做量子領域的投資之前,必須去逛逛‘量子大道’和中科大?!?/p>

不同于其他公司,本源量子的故事是極具情懷與科研夢想的,甚至在商業市場上顯得像是一個“烏托邦式”的存在。

本源量子成立于2017年9月,由中國量子計算行業領軍人物,中科院院士郭光燦、中科大教授郭國平創立,是國內第一家量子計算企業。該團隊技術起源于中國量子信息領域第一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中科大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

其研發專家團隊由量子計算院士和科技部超級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組成,核心研發團隊成員均為中科院計算機、物理領域博士,囊括了中國大部分量子計算人才,公司研發人員占比超過75%,團隊成員以90后為主。

公司雖然在2017年成立,但本源量子的故事開始得更早。2013、2014年前后,長期在一線的研究者郭光燦院士、郭國平教授敏銳地意識到,中國的量子計算與國外的差距已經開始顯現。

一方面,國際上谷歌、IBM、微軟、英特爾等?IT?巨頭都開始進行量子計算的研究,并且快速推動量子計算從實驗室科研機構向工程化方向發展,2011年,加拿大的D-Wave系統公司就發布了“全球第一款商用型量子計算機”;而在那時的中國,量子計算仍舊是實驗室中的項目。這樣的趨勢下,他們認為中國不能把量子計算機留在實驗室。

另一方面,在當時,國內量子計算領域的研究生,博士生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現狀,這是因為國內幾乎沒有公司招聘這樣的人才,除非繼續留在實驗室,否則只能轉行。久而久之,就讓國內量子計算陷入科研成果難以傳承的尷尬局面。

用本源量子總經理張輝的話說:“‘前浪’做了五六年研究就畢業了,‘后浪’又要從頭再來,所以那時候我們實驗室的工藝技術就一直停留在五六年的水平;但是谷歌、IBM就可以直接吸納實驗室人才,讓他們畢業后繼續研究,所以他們在人才和工藝技術方面已經積淀了10年以上的時間?!?/p>

與海外持續拉大的差距,讓郭光燦和郭國平充滿了緊迫感,并開始積極尋找解法,起初,兩位創始人找到國內互聯網巨頭企業,希望他們可以牽頭去做,培養技術,輸出人才。但可惜的是,這些企業覺得量子計算的時代要到10年、20年后才會到來,不符合商業方面的考慮,因此沒有企業愿意帶頭嘗試。

在無人愿意牽頭的情況下,他們決定親自投身其中。

在早期,郭光燦和郭國平創辦本源量子的目的很單純,就是希望國家大力培養的畢業生能有繼續深造的地方,也希望為中國保留一支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隊伍。反映到名字上,“本源量子”,取“追本溯源”之意,希望能從0到1成為量子賽道的原點,中國人能有機會參與和做一些貢獻。

2017年,本源量子創始人郭國平在黨校學習時,偶然結識了合肥高新建設投資集團董事長蔡霞和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董事長王飛。交流過后,兩位投資人意識到了量子計算產業的巨大潛力以及中國量子計算產業化基礎的薄弱。

最終,這兩位投資人為本源量子作出了兩億人民幣的估值,并在種子輪為本源量子投資了3000萬人民幣。

事后,本源量子在內部復盤時發現,之所以能夠得到兩位投資人的支持,無外乎兩個原因,其一當然是賽道的前景,其二則是團隊本身,不光有量子計算的奠基人郭光燦院士站臺,該團隊長期的主要研究方向,與IBM、谷歌、英特爾等巨頭推行的技術路徑不謀而合,是國內最好的,也是最適合做量子計算的團隊。同時,40歲的郭國平正值壯年,有陪伴量子計算長期發展的精力與耐力。

頂級國資押注,估值近70億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寫過,量子計算在資本層面,國內與國外相差很大,不管是融資頻率還是資金規模,都處在不同的水平線。

一個鮮明的對比是,國內至今最高的融資紀錄還是本源量子保持的——在2022年完成的10億元B輪融資,估值在70億元人民幣左右。

再看在美國市場,拿英偉達最近投的Quantinuum為例,估值在18個月內翻了一倍,從50億美元跳到了100億美元。更早之前,光量子公司PsiQuantum完成了由貝萊德領投7.5億美元融資,投后估值達到60億美元。

而從最近披露的數據來看,三年過去,本源量子的估值不僅沒有增長,還有略微縮水。

這還要從一筆股權交易說起,2025年8月,科創板上市公司宏力達發布公告稱將收購本源量子的部分股份:

公司擬以自有資金人民幣1598.1萬元受讓廣西自貿區科創啟園投資中心(有限合伙) 持有的本源量子69687股股份,占本源量子目前總股本的0.2323%。

公司關聯人嘉興遠帆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擬以人民幣1664.71萬元受讓深圳市嘉遠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有的本源量子72589股股份,占本源量子目前總股本的0.2420%。

由此估算,本源量子估值約為69億元,交易完成后,宏力達將持有本源量子0.47%的股份。這筆交易也讓本源量子的最新結構得到了曝光,郭國平直接持有本源量子21.08%的股份,并通過關聯持股平臺合計控制公司超過30%的表決權,為本源量子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除了股權結構外,本源量子的財務數據也浮出水面。但量子計算所處階段,決定了它的財務數據并不會很亮眼。

可以看到,去年全年,本源量子的營收為9938.49萬元,虧損為3419.28萬元,截止今年第一季度,本源量子還處在虧損狀態,營收為2858.44萬元,由此估算,其今年營收或許能突破億元大關。

成立8年來,本源量子獲得了多家國家基金和政府基金的投資。

比如2022年那筆重磅融資,是由深創投下設紅土基金領投,其余跟投的新老股東包括,券商系的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代表金融行業用戶的中銀投,以及響應國家“十四五規劃”的各地方政府注資基金,如安徽省科轉基金、中科育成、遠方基金、盛堃資本等國內17家知名投資機構。

在此之前,本源量子已完成三輪股權融資,股東陣容豪華,包括中央網信辦下設中網投,國務院下設國新基金,中科創星、中金資本,中天匯富等。與其他企業不同,本源量子自成立之初就堅定“不接受一分錢”外資。

業內對本源量子IPO的估值也很樂觀,以現在A股市場上的量子龍頭國盾量子為例,其最新股價為347.65元,市值為357.6億元,所以保守估計,本源量子的估值也在百億水平。

打造全鏈條自主可控的量子計算

本源量子的創業初衷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們要走的路并不容易。

2018年,在接受央媒采訪時,郭國平曾談到,本源量子自以為是共和國量子計算的長子,就像一個家庭里,老大不僅要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還承擔著責任,用行動告訴父母、國家,也告訴后來的兄弟姐妹,中國要想在量子計算上取得成功,一定要每個環節都自主可控。

所以本源量子聚焦量子計算產業生態建設,以打造國產自主可控的實用化量子計算機為使命,既做芯片,又做系統。圍繞量子芯片、量子計算測控一體機、量子操作系統、量子軟件、量子計算云平臺和量子計算科普教育核心業務,全棧研制開發量子計算。

在路線選擇上,本源量子始終堅持超導、半導體兩條技術路線,并推出了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國產工程化的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源”、國內首個量子計算云平臺、國產首臺量子計算機控制系統、量子計算機操作系統本源司南、國產首個量子芯片工業設計軟件本源坤元等產品。

在此過程中,郭國平還主導建成了國內首條量子芯片制造與測試產線,實現了量子芯片、測控一體機、操作系統、軟件、云平臺全鏈條的自主可控。

郭國平也曾表示:“‘本源悟空’的背后是量子芯片設計工業軟件、測控系統、極低溫環境支撐系統等量子計算機全棧技術的自主突破,讓我們有底氣在全球量子競爭中‘同臺競技’?!?/p>

今年6月,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透露,中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自2024年1月6日上線運行以來,已為全球143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成功完成超50萬個量子計算任務,全球訪問量突破3000萬次,刷新我國自主量子算力服務規模紀錄。

在“本源悟空”的境外用戶中,美國、加拿大等量子技術強國訪問頻次持續領先,其中美國用戶訪問量穩居境外第一。

在應用方面,本源量子已在金融工程、生物制藥、流體力學、教育等領域落地多項應用,也因此成為了國內首家將量子計算正式推向商用領域的企業。

比如2025年初,“本源悟空”超導量子算力接入金融量子云實驗平臺,在金融領域給出了更高效的問題解決方案;2025年5月,依托“本源悟空”量子計算機真機,本源量子研究團隊推出分子對接預測應用、藥物毒性預測應用和藥物相互作用預測應用,為新藥研發設計相關環節提供了更快捷準確的路徑。

在不得不提的人工智能賽道,量子計算的地位也在不斷上升,而早在幾年前,本源量子對此就有過預判,人工智能是高度依賴算力的,例如機器學習的數據量是非常大的,這需要更強的算力讓機器學習的更快。做?AI?的企業一般會非常關注量子計算機,以期找到更強的算力,來提升人工智能的機器學習、神經網絡的算法、開發等。

本源量子在量子計算領域的突破,被看作是合肥“最強風投”城市的新注腳。

目前,安徽已集聚全國近1/3的量子科技企業,形成了全國最密集的量子產業生態圈,中國入圍全球前20強的4家量子企業中有3家來自合肥。

在全球領域,合肥量子產業排名僅次于美國舊金山,位居全球第二位,在合肥量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已有90多家,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

這不禁讓人想到五十多年前,中科大南遷,安徽省相關領導曾喊出:“再苦,安徽人民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國的科學苗子保住”?,F在看來,安徽人民不僅保住了中國的科學苗子,現在小苗已然長成大樹,并孵化出了一批像本源量子這樣的企業。